新闻中心 /News
“老年学堂”花样上“新” 这里的老年生活有点半岛官网“潮”
半岛sports记者从北京市获悉,目前,11个试点的“老年学堂”正在以线下和线上方式,为老年人提供公益和普惠两种课程。从养老到“享”老,北京正在打造有“北京特色”的“老年学堂”。
今年,北京共布局建设了100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,给老年人提供“家门口”的普惠养老服务,“方案”提到,到2024年底,在东城、西城、朝阳、海淀、丰台、石景山,初步搭建“老有所学”网络体系,依托其中的11家养老服务中心,试点建设开放共享、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“老年学堂”。
在北京朝阳安华怡园养老照料中心,这段时间,不少老年人在“老年学堂”第一次体验到了瑜伽这项运动,跟随授课老师,大家尝试进行冥想和轻柔体式的练习。此外,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,课程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进行了适老化改良,让运动过程更安全、更舒适。
为了让课程更契合老年人需求,“老年学堂”提前开展调研,进行课程研发。除了瑜伽,目前,在“老年学堂”,大家还可以学到声乐、书法、八段锦等约50门课程,涵盖生活类、技能类、兴趣类、运动类四大类。
据北京市介绍,未来,“老年学堂”还将探索为老人带来更多“新潮”的学习体验,使用智能产品、化妆、走秀、服装设计、拍摄一套杂志“大片”,都将走进老年人的生活。
根据11月28日北京市统计局的相关调研结果显示,大量被访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意愿强烈,这反映了老年人认为自己和智能化的社会发展有距离,所以,在“方案”的基础上,“老年学堂”将智能设备的使用专门纳入课程体系,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。
在北京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,老人们正在学习制作短视频,这堂课,她们的“任务”是用手机制作一条生日祝福视频。在课堂上,大家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练习,授课老师通过屏幕演示和手把手指导,将专业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场景,让老年人喜欢学,又能听得懂。
除了在11个试点养老中心开设智能化相关的助老服务外,其他社区也开始积极探索。在北京丰台区芳古园一区第一社区,一场针对老年人的智能手机线下答疑活动正在进行,怎样用触控方式操作智能手机?怎么进行网上购物?如何线上打车?不同老人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,社区针对不同需求一对一辅导。
近两年,老医生、老教师、老专家等退休老年群体“发挥余热”“老有所为”的愿望强烈,主动加入试点工作,承担起“老年学堂”的部分教学工作。
86岁的李俊峰在退休之前是北京武术队的教练,曾带领北京武术队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冠军,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。不久前,在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,他在“京彩时光”养老志愿服务平台上注册成功,成为一名老年志愿者,并如愿担任了北京市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养老服务中心“老年学堂”养生课的志愿教师。
在田村路街道,“老年学堂”的这门养生课受到了大家欢迎,伴随着老师的口号,大家在宽敞的教室里活动双手双脚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
据了解,12月1日至31日,北京市民政局全面推进“银龄行动”,举办多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,邀请以老专家、老教师为代表的多名老年志愿者,开展专题志愿教学活动。目前,像李俊峰这样拥有一技之长,并能够为其他老人进行日常规律授课和培训的老年人,在北京已有近百人。
目前,11个试点的“老年学堂”采取线下和线上结合方式,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公益和普惠两种课程形式,并在不断完善。
据了解,2025年,北京将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全市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“老年学堂”网络建设,到2025年底,初步形成保障有力、职责明确、行业引导、多方参与、资源融通、实用便捷,具有“北京特色”的“老年学堂”发展新格局。